上海历史上分别叫什么?

来源:秒懂屋  本文已影响5.82K人 

勾吴时期(商-周)

上海历史上分别叫什么?

上海(嘉定、闵行、奉贤)的历史,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末泰伯奔吴的时候。商末(公元前十二世纪)周太王长子泰伯为让王位偕弟仲雍,东奔江南,筑城立国,自号“勾吴”,开创了吴国历史。

申城时期(周-唐)

在今天上海西南地区,形成了上海最早的市镇,又称为“申城”。这是上海地区建城的开始。 

华亭城时期(唐-元)

因地处上海浦西侧,便称“上海镇”。上海镇逐渐取代了青龙镇,成为华亭县最大的市镇之一。元朝至元十四年(1277年),华亭县升格为府,翌年更名松江府。元朝至元二十九年(1292年),以上海镇为中心,析华亭县部分,建“上海县”,上海县县治在今黄浦区,这是上海市区建城的开始。华亭、上海两县语言相通、习俗相同,成为元代上海地区的双子城。

双子城时期(明-清)

雍正八年(1730年)设苏松道(相当于今天副省级),驻松江府上海县,雍正九年建道署于大东门内,乾隆六年(1741年)改道名为苏松太道。一般全称为分巡苏松太兵备道,或称苏松太仓道,因驻地在上海县并兼理江海关,又简称为上海道、沪道、江海关道、关道。

十里洋场时期(清末)

开埠后的上海迅速成为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,被称为“十里洋场”、“东方巴黎”、“远东第一都市”、“魔都”。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的核心腹地未被战火波及,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,为时至今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。

旧都市时期(民国)

年民国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区设上海特别市,归属中华民国行政院直辖,同时并入江苏省上海县、宝山县17市乡。1930年7月,改称上海市。

相关内容

热门精选